作者: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5-28 08:54
□ 郭欣 张有帅
在当今社会,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高涨,“药食同源”这一古老的理念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菏泽,这座浸润着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城市,正以“药膳”为媒,将千年药香与现代健康理念融合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崛起之路。从田间地头的中草药种植到餐桌上的养生佳肴,从传统技艺的传承到智能化生产的变革,菏泽药膳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创新与融合的力量。
产业基础:政策赋能与资源禀赋的“双轮驱动”
政策支持精准发力。近年来,菏泽市委、市政府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,推动“中医药+”模式深度融合,通过建设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、中药产业园、中药材战略储备库等,打造了覆盖中药材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,形成了中药材种植、药膳研发、康养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,为药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。菏泽市卫健委通过推广“百味千膳进万家”计划,已在11家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开设药膳服务,覆盖慢性病调理、术后康复等场景。同时,鼓励企业参与药膳标准化建设,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制定原料选用、营养配比等行业规范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资源优势得天独厚。菏泽有着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历史,“汤液鼻祖”伊尹开创的汤液疗法为中医药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菏泽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优势,积极打造“伊尹故里、汤液鼻祖”中医药文化品牌。同时,菏泽拥有鲁西南“中国绿色药都”的名片——鄄城县舜王城中药材市场。该市场经过多年发展,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,这为菏泽市药膳健康产业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原料来源。郓城半夏、鄄城赤芍、陈集山药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药膳提供了优质原料,其中陈集山药因其高营养价值,被开发为药膳原浆汁,延伸了产业链条;牡丹产业的多元化开发更为药膳注入新活力,牡丹籽油、牡丹茶等产品已融入药膳配方,形成“药食同源”的特色标签。
创新亮点:从“舌尖美味”到“健康名片”
科技赋能产品升级。菏泽药膳产业的创新突破,既体现在产品研发上,也展现在市场拓展中。2024年黄河流域药膳大赛上,菏泽代表队的“清蒸黄河甲鱼”凭借益气养阴的功效和极简烹饪工艺,斩获“齐鲁金牌药膳”称号。这道菜品选用黄河甲鱼,配以本地赤芍、山药等药材,既保留了食材鲜味,又凸显了中医药“治未病”理念。此外,大树集团与菏泽学院合作研发的植物基酶解燕麦粉,解决了传统燕麦奶口感差的技术难题,成为药膳预制菜的重要原料。
跨界融合开拓场景。菏泽牡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为药膳产业提供了借鉴。通过“根入药、籽榨油、蕊制茶”等多元化开发,牡丹产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,带动就业超10万人。此外,菏泽正探索“药膳+文旅”新模式,牡丹产业园内,游客可体验牡丹药膳宴、参观深加工生产线;部分乡村依托康养民宿,推出定制化药膳套餐,吸引省内外游客。这种“以食带游、以游促产”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。
挑战与对策:突破瓶颈,高质量发展
尽管菏泽市药膳健康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。从行业整体来看,药膳标准化缺失是一个突出问题。通过 GMP 认证的药膳企业不多,部分产品存在药材滥用、功效夸大等现象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膳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。在人才方面,兼具中医理论与食品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,制约了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。此外,产业链协同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,药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环节之间缺乏有效协同,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。
推动菏泽药膳产业的发展,要聚焦三大主攻方向,打造“健康菏泽”新引擎。一是标准化与规模化并行。制定药膳行业标准,规范原料选用、烹饪工艺及营养配比,提升产品质量,推动产品从“特色化”向“标准化”转型。同时,引导企业开发即食药膳包、功能性饮品等便捷产品,满足快节奏消费需求。二是打造特色品牌IP。以“牡丹药膳”“黄河滋补”为主题,开发系列标志性产品,并借助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广。申请地理标志认证或非物质文化遗产,增强品牌权威性。三是全域康养生态构建。规划建设药膳主题康养小镇,整合医疗机构、养老中心资源,提供个性化膳食方案。此外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发展药膳农家乐、生态采摘等业态,实现健康产业与乡村振兴双赢。 (作者单位:菏泽学院)